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人教版-七年级下册

《陋室铭》

时间:2024-03-25 22:27:31 阅读数:243人阅读

教学设计部分展示:

片言明百意,细读方悟知

——《陋室铭》教学设计额

教学目标:

1.诵读,了解铭文押韵、对仗的特点;

2.细读,掌握陋室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;

3.填读,体悟作者高洁傲岸、安贫乐道的情操。

教学方法:诵读、细读、填读、联读,小组合作探究法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对联导入

面对大江观白帆,身在和州思争辩(三室一厅)

杨柳青青江水平,人在历阳心在京(两室一厅)

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(小破屋子)

被贬更换三次居住的故事。

二、诵读,知其韵

1.“铭”概念

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,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,这种文体形式短小,文字简洁,句式工整而且押韵

拓展:座右铭、墓志铭

2.看看以下《陋室铭》有何特点?

陋室铭

刘禹锡

山不在高,有仙则

水不在深,有龙则

斯是陋室,惟吾德

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
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

可以调素琴,阅金

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

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

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明确:句式工整,句尾押韵in和ing

3.《陋室铭》也有很多对仗,即同类或相对的词语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互映衬。模仿下面的例句,说说你发现的“陋室趣对”。

PPT“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。”“山花对海树,赤日对苍穹。”——李渔《笠翁对韵》

预设:山对水(地理对);仙对龙(神话对),苔痕对草色(植物对);绿对青(颜色对);鸿儒对白丁(身份对);素琴对金经,丝竹对案牍(器物对);南阳对西蜀(地名对);诸葛对子云(人物对)

三、细读,感其情

师: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

PPT出示: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樾说:“烂熟后,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,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,合我喉吻者,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,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。”

1.你觉得应该怎样读,才能读出刘禹锡当时的心情呢?可以仿照下面的示例,自己先试着读一读,一会儿我请同学读给大家听,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。

PPT:我读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句子),重读(拖长)了          字,理由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例子:我读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重读“山”“仙”“名”“水”“龙”“灵”。理由:刘禹锡通过指出“山”与“仙”及“水”与“龙”的关系,来暗指“住在屋子里的人”才是决定“陋室”“陋”与“不陋”的因素,暗喻自己“德馨”,让陋室蓬荜生辉。

预设1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”重读“上”和“入”。理由:“上”“入”二字生动传神。以动写静,使景物人格化,生动活泼,表达了作者“心境”的恬适自得,写出了环境的清幽。

师点评:陋室之景—幽雅

预设2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重读“有”和“无”。理由:“有、无”二字,强调了作者的交往之雅,重读这两个字能突出作者的自豪之情。

师点评:运用对比手法,突出陋室之人—儒雅
。。。。。。
PPT部分展示: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

课件附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