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邓稼先》
【课例介绍】
1.通读全文,寻找邓稼先人物事迹;
2.精读选段,揣摩英雄人物精神品质;
3.品读副词,内化情怀,传颂英雄故事。
教学重点:熟悉全文的基础,寻找邓稼先人物各方部分的事迹
教学难点:精读选段,揣摩英雄人物邓稼先蕴藏的精神品质
教学方法:情景教学法、小组合作法探究法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 情景式导入
任务一:了解英雄对象
一、 梳理内容,思考主题“英雄”
2.既然如此,第一部分写中国亡国灭种的国家背景是否可以删去?预设:不可以。邓稼先生活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的时代,生活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代,如此严峻的时代催促着邓稼先等英雄刻不容缓的救国存亡。追问:将前后亡国灭种的危险与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的站起来,放在一起有什么特殊用意?
明确:对比,突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对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!赞颂英雄人物——邓稼先。(主题)
二、深入研讨,如何赞颂英雄
哪些部分着重写了邓稼先的事迹?
(一) 任务二:内视人性弱点
助读资料1: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,亦称曼哈顿计划。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,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,历时3年,耗资20亿美元,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,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,负责人L.R.格罗夫斯和R.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。
助读资料2:
假如邓稼先是我,我自认为我做不到,做不到的理由是
示例:假如邓稼先是我,我自认为我做不到取得博士学位后,立即乘船回到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。国外高水平的生活,给我提供优渥的条件,这也是我奋斗多年的目标
小组一(研讨第二部分内容):
小组二(研讨第三部分内容):
小组三(研讨第四部分内容):
小组四(研讨第五部分内容):
预设②:假如邓稼先是我,我自认为我做不到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要埋葬同事和下属,那时曾都是活生生的人啊,我们曾日日夜夜并肩相伴。
预设③:假如邓稼先是我,我自认为我做不到井下突然检测不到信号,大家十分焦虑,人们劝我走,我还说“我不走”,我的生命难道就不是宝贵的生命吗?
追问:假如你是邓稼先,在此时情况下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?
(二) 任务三:追光人性优点
(三) 示例:我自认为我做不到,但我必须做到学成后立即乘船回国,我挚爱的祖国母亲生死存亡的时刻,我不能忍受我满目疮痍的祖国在世界上荡然无存,我必须用尽全力去挽救她,预设略...........
2.结合自己切身的感悟,探究下列句子的副词中你触摸到了怎样的邓稼先?
PPT显示:
预设:——赤忱的爱国之心,炽热的爱国情怀。
②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,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,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,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。
预设:略........
预设:略........ ④1982年,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,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,大家十分焦虑,人们劝他回去,他只说了一句话:“我不能走。”
三、内化升华,支撑英雄的动力
任务四:内化人性动力
1.如此挚友,杨振宁在六部分是对邓稼先进行了至高规格的评价,请将这几句话换为第一人称:
化为第一人称后,至少朗读三遍,朗读出感情气势.
2.同桌讨论:是什么支撑着邓稼先这样做?是什么支撑着邓稼先这类前辈忘死地付出?明确:是先辈们赤忱的人生理想,是先辈们坚定的爱国信仰!更是先辈们强烈的人格担当!吾与吾辈之青春,愿为盛世之中华!
3.英雄群像
4.观图感慨,齐读
四、小结
讲述英雄故事:
五、作业
1.观看纪录片《科学家的故事——邓稼先》,写读后感(200字)
2.结合课外资料,写一篇邓稼先的“英雄故事”征文稿(600字)(选做其一)
【作者简介】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《孙权劝学》